- · 《社会主义研究》栏目设[09/30]
- · 《社会主义研究》数据库[09/30]
- · 《社会主义研究》收稿方[09/30]
- · 《社会主义研究》投稿方[09/30]
- · 《社会主义研究》征稿要[09/30]
- · 《社会主义研究》刊物宗[09/30]
论当下文艺的人民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到为人民服务,从文艺来源于人民的生活又以高于生活的形式反映生活、回报生活、引领生活,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社会主义文艺的
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到为人民服务,从文艺来源于人民的生活又以高于生活的形式反映生活、回报生活、引领生活,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社会主义文艺的创建、发展、繁荣,始终有一条人民性的道路贯穿其中。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人民的文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0页。
一、文艺人民性问题的政治性高度
185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针对中国的时事评论,对帝国主义殖民侵略在中国引发的革命及中国的前途作出了预测:“有一点仍然是令人欣慰的,即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8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末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 自由,平等,博爱。”[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65页。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1]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4-5页。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和国家的主体,是世界史和文明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早在1944年,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就阐明了党的事业的宗旨,他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004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更是明确了革命的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必须以人民的生活为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的源泉,必须以反映人民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为使命。如果说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确认了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他们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那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就是以人民性作为其思想标志的。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改革开放以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成为中国文艺的思想旗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报告提出了14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其中第二条基本方略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报告就此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7页。如果说政治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的话,那么当下的政治就必然要求文艺同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与使命。文艺需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做感应时代的神经末梢。当政治与人民的命运相连,与人民的利益契合时,文艺必须参与到这种政治使命中来,成为伟大政治的有机构成。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当下文艺的政治高度的要求和体现,也是文艺人民性的内在要求和追求。
二、文艺人民性的创作问题
文章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网址: http://www.shzyyjzz.cn/qikandaodu/2021/0501/659.html
上一篇:社会主义妇女想象及其流变浅析年间的中国女性
下一篇:试论静静的顿河的多重叙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