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会主义研究》数据库[09/30]
- · 《社会主义研究》栏目设[09/30]
- · 《社会主义研究》刊物宗[09/30]
- · 《社会主义研究》征稿要[09/30]
- · 《社会主义研究》投稿方[09/30]
- · 《社会主义研究》收稿方[09/30]
“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全国学术研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018年12月29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浙
2018年12月29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十余位该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来自全国部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和新闻媒体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第一,关于中国道路的研讨。中共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强调中国道路的重要意义,认为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要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理论,用中国理论阐述中国道路,用中国道路解释中国奇迹。复旦大学李冉教授给出三个定位:一是从中华民族命运来看,中国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二是从人类历史命运来看,中国道路是赶上时代、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三是从世界历史命运来看,中国道路是社会主义的道路。东北大学田鹏颖教授认为,在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的背景下,我国成功开辟了中国道路,证实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模式不只有一个。在资本主义世界占优的背景下,中国道路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仍然具有生机和活力。浙江大学成龙教授介绍了国外对中国模式研究的情况:一是国外研究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开始;二是采用文本与现实相结合、结构与问题相结合、多视域多层面比较等研究方法;三是研究问题视域广泛,但集中在对成功原因、世界意义、未来发展等问题;四是绝大多数学者对中国模式持赞扬、肯定的态度。
第二,关于改革开放的研讨。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关于四十年来中国发展概念的表述有很多,中共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认为,相比“中国成就”“中国成功”,“中国奇迹”的表述更为贴切。南京大学胡大平教授认为,“中国奇迹”说法的流行,表明了中国道路的成功既不符合欧洲典型的现代化道路,也有别于马克思主义的标准预见,很难从中国传统历史的自然演化中得到解释。天津大学颜晓峰教授认为,创新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证明和实现,是改革开放的哲学基础,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东北大学田鹏颖教授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复杂世界背景下一国如何发展的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浙江大学王永昌教授认为,从哲学角度来看改革开放有以下启示:一是要重视常理哲学的研究;二是要加强人的哲学研究;三是哲学要有时代的主题使命;四是哲学要高扬世界意识;五是哲学要扎根民族文化;六是呼唤新的文明哲学引领当今世界。
第三,关于中国话语的研讨。北京大学郭建宁教授认为,话语权是关于文化主体性、理论原创性和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与中国道路的成功相匹配的中国话语尚未形成,中国的发展优势还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当前,政治话语创新成果丰硕,学术话语创新滞后,因此要加强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中国人民大学陶文昭教授认为,话语权是唯物的、高精尖的、不同步的和不均衡的,要通过加强话语权的融通来加强中国话语。我们要正视中国话语在世界上与中国实力还不匹配的现象,要有历史耐心。国家治理研究院欧阳康教授认为,当前我国虽然已是第二大经济体,但在话语权方面与第二位还相距甚远。在此情况下,中国话语如何更为合理和恰当值得深入思考。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首先做好中国事情。浙江大学刘同舫教授对当前中国话语所处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三个历史坐标”的观点:一是从经典现代性向复杂现代性转变,主要表现在国内民众在现代化观念上出现了时空叠加的状态;二是从输入型现代性向辐射型现代性转变,但目前这个阶段仍在形成中;三是在发展的坐标方面,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思考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
2018年12月29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十余位该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来自全国部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和新闻媒体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第一,关于中国道路的研讨。中共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强调中国道路的重要意义,认为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要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理论,用中国理论阐述中国道路,用中国道路解释中国奇迹。复旦大学李冉教授给出三个定位:一是从中华民族命运来看,中国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二是从人类历史命运来看,中国道路是赶上时代、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三是从世界历史命运来看,中国道路是社会主义的道路。东北大学田鹏颖教授认为,在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的背景下,我国成功开辟了中国道路,证实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模式不只有一个。在资本主义世界占优的背景下,中国道路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仍然具有生机和活力。浙江大学成龙教授介绍了国外对中国模式研究的情况:一是国外研究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开始;二是采用文本与现实相结合、结构与问题相结合、多视域多层面比较等研究方法;三是研究问题视域广泛,但集中在对成功原因、世界意义、未来发展等问题;四是绝大多数学者对中国模式持赞扬、肯定的态度。第二,关于改革开放的研讨。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关于四十年来中国发展概念的表述有很多,中共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认为,相比“中国成就”“中国成功”,“中国奇迹”的表述更为贴切。南京大学胡大平教授认为,“中国奇迹”说法的流行,表明了中国道路的成功既不符合欧洲典型的现代化道路,也有别于马克思主义的标准预见,很难从中国传统历史的自然演化中得到解释。天津大学颜晓峰教授认为,创新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证明和实现,是改革开放的哲学基础,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东北大学田鹏颖教授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复杂世界背景下一国如何发展的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浙江大学王永昌教授认为,从哲学角度来看改革开放有以下启示:一是要重视常理哲学的研究;二是要加强人的哲学研究;三是哲学要有时代的主题使命;四是哲学要高扬世界意识;五是哲学要扎根民族文化;六是呼唤新的文明哲学引领当今世界。第三,关于中国话语的研讨。北京大学郭建宁教授认为,话语权是关于文化主体性、理论原创性和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与中国道路的成功相匹配的中国话语尚未形成,中国的发展优势还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当前,政治话语创新成果丰硕,学术话语创新滞后,因此要加强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中国人民大学陶文昭教授认为,话语权是唯物的、高精尖的、不同步的和不均衡的,要通过加强话语权的融通来加强中国话语。我们要正视中国话语在世界上与中国实力还不匹配的现象,要有历史耐心。国家治理研究院欧阳康教授认为,当前我国虽然已是第二大经济体,但在话语权方面与第二位还相距甚远。在此情况下,中国话语如何更为合理和恰当值得深入思考。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首先做好中国事情。浙江大学刘同舫教授对当前中国话语所处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三个历史坐标”的观点:一是从经典现代性向复杂现代性转变,主要表现在国内民众在现代化观念上出现了时空叠加的状态;二是从输入型现代性向辐射型现代性转变,但目前这个阶段仍在形成中;三是在发展的坐标方面,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思考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
文章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网址: http://www.shzyyjzz.cn/qikandaodu/2020/1014/376.html